(文章選自:天天學農)**近很多柑橘種植戶反映落果嚴重,現在處于第二次生理落果期,的確會有天氣、病蟲害、保果藥劑使用不合理等等原因加劇落果,undefined我們聊一個不算病的病——柑橘臍黃。
柑橘臍黃——不算病的病
柑橘臍黃病一般在5月下旬開始發生,6月中下旬~7月上旬為發病高峰期。發生時葉片不發生變化,從果臍基部出現淡黃色開始,然后黃色加深,擴展到整個果臍,使果臍萎縮,而后黃斑迅速擴大,3-5天擴展到果面三分之一范圍,即可造成落果。還有的后期會造成果臍以及臍柱出現黑腐。受害果實切開后還會發現部分果皮增厚僵硬。
既然形成黃斑,還會造成落果,那為什么說臍黃不算病呢?
這是因為造成臍黃病的原因很多,但普遍認為是由內部營養失調,例如缺硼等微量元素和內源undefined,例如乙烯等不平衡導致的,或是由高溫干旱天氣以及熱風和強光的影響,樹體生態上無法適應這種環境所導致。另外,很多研究還表明,在臍黃病的病果上找到其他病原菌,一般認為,首先是由內部原因導致臍黃出現,再由病原菌侵染造成黑腐等癥狀。
臍黃病發生因素
1、與品種有關
臍黃病一般多發于臍橙類,一般來說,朋娜、豐臍、清家等品系臍黃病發生較重,其他品種柑橘較少一些,但依然存在。
2、與樹齡有關
同一品種,幼樹發病較多,成年樹發病較少;弱樹發病較多,強樹發病較少。
多發生在8年以下,尤其是4-5年以下結果樹。8年以上豐產樹及高接換種大樹(如柑高接換種臍橙)較少發生。
3、其他因素
山地比平地發生重,且越是坡頂發生越嚴重;土層越淺發生越重,沙質土、黏土比壤土發生重。肥力水平高、常年結果量大的果園比肥力水平低、粗放管理、結果量小的果園發病重。酸柑砧比枳殼砧容易發病。樹冠頂部**比內膛發病嚴重;有葉花序枝比有葉單花枝發病嚴重。
防治方法
1、農業管理措施
樹盤覆膜,旱前灌水,減少土壤干濕差或留草保濕保溫,或用秸稈覆蓋果園。
增施有機肥,增強樹勢,控制葉果比正常。修剪時注意利用高矮枝梢替果實遮陰。
果實套袋,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易發生日灼,也與臍黃的發生有關,可用套袋方法預防。
2、補外源undefined與微肥
補硼等微量元素,葉面噴施0.05%硼砂加氨基酸復合微肥混合液,或根區淋施0.1%的硼砂液。臍黃發生初期,用250~500毫克/千克的赤霉素溶液涂抹臍部。
3、增施壯果肥,使用生物菌肥5-6斤+硫酸鉀3-4兩。
4、吡唑醚菌酯或三唑類藥劑預防炭疽病發生。
5、防止臍黃病**產品,抑黃酯,防治效果一般在70%以上,每10毫升兌水300~350克,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剛開始時,涂抹臍部(只涂臍部,涂全果無效),涂潤濕即可。